中国出境游火热升温 预测2024年将达13亿人次

2024-08-21 19:05

  去法国卢浮宫欣赏名画《蒙娜丽莎》,到乌兹别克斯坦寻找《一千零一夜》的童话故事,在土耳其乘坐热气球俯瞰奇特地貌,到肯尼亚观看壮观的动物大迁徙……

  自去年年初出境游恢复以来,中国游客足迹遍及多个国家。杏宇平台中国已是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14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今年以来,出境游加速恢复,出行目的地不断增加,游玩体验丰富多彩。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显示,2023年,出境旅游人数超过8700万人次,预测2024年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3亿人次。

  今年,随着签证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国际航线加速恢复,中国游客出境游热情持续高涨。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五一”假期,出境游客达189.7万人次。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球1035个城市接受了中国游客的酒店预订。5月1日出发的国际机票预订量超过2019年,创同期预订量的历史新高。多个对中国免签的目的地机票预订量超过2019年,哈萨克斯坦、阿联酋、新加坡等免签目的地机票预订量超2019年一倍以上。

  携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中国游客出境游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超3000个城镇。近途及中短途目的地更受欢迎,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泰国等。西班牙、土耳其、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意大利等远途目的地游客增长较快。此外,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境游增长明显。

  记者从多家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了解到,暑期出境游预订火爆。中青旅遨游旅行董事长韩杰介绍,暑期出境游市场已迎来预订高峰期,咨询量同比增长200%,跟团游产品大多已成团。

  众信旅游集团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说,暑期长线产品预订已过半,欧洲全境的预订最为火爆,塞尔维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欧洲新兴目的地受到广泛关注。

  如今,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在出境游时不再以走马观花的游览为主,而是追求深度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中旅旅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2024年巴黎奥运会为欧洲旅游市场增添新活力,法国深度游、周边国家连线产品咨询量大幅提升;英国产品增加亲子研学、主题探索类创意线路;新西兰冰川峡湾游是大洋洲的热门产品;随着东南亚一些国家实施免签政策,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预订量稳步上升;近期游客对肯尼亚动物大迁徙观光游的咨询量飙升。

  “目前出境游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中国游客更偏好小团游和定制游;80后和90后成为出游主力;出游理由更加多元化,演唱会、音乐节、赛事活动等都能开启一场出境之旅;中国游客更追求松弛感和本地化深度体验。”携程出境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迪拜体验沙漠冲沙、在大阪逛公园、在吉隆坡品尝美食、在曼谷学泰拳等体验,都受到中国游客欢迎。”

  韩杰说:“多次出境游经历使中国游客更加注重深度体验和与当地人的互动,而非单纯购物。”各具特色的交通方式格外受到中国游客的喜爱。“五一”假期,首尔至釜山、佛罗伦萨至罗马、伦敦至爱丁堡等境外列车线路迎来中国游客,携程境外火车票出行人次同比增长超400%。此外,乘坐马车、热气球、河轮等体验,也让中国游客深入感受目的地的风俗。

  今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等节日期间,大批中国游客集中出游,带动全球旅游消费进入旺季。北京联合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金山认为,全球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离不开中国出境游客源的全面回归。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认为,中国出境游是世界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稳定器,中国出境游的复苏发展将为世界注入强大信心和发展动能。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泰国接待中国游客超过175万人次,居各国来泰旅游游客榜首。泰国观光协会秘书长阿迪·猜拉达那农表示,2023年中国赴泰游客约350万人次,预计今年将增长至600万到800万人次。泰国将持续吸引和服务中国游客。

  奥地利国家旅游局亚太区总负责人雷纳告诉记者:“为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到访,奥地利国家旅游局今年开展了一系列推广活动,重点介绍奥地利的音乐文化和自然美景。中国游客为奥地利带来大量旅游收入,特别是在购物、住宿、餐饮和娱乐方面的消费,对当地经济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中国游客的到访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带来了更多合作机会,同时也提升了奥地利在中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澳大利亚旅游局局长菲莉帕·哈里森表示,疫情前,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旅游客源市场。澳大利亚旅游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中国赴澳大利亚游客数量已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的51%。澳大利亚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访,相信中国再次成为澳大利亚最大旅游客源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游客走出国门,在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的同时,也在展示中国形象,在与当地人交往中,展现中国人昂扬向上的姿态、开放包容的胸怀。

  旅游是各国人民交往交流、相知相近的重要桥梁。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近日在陕西西安举办,出席高层对话的中美两国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交往是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形势下,加强旅游合作,促进民间交往,拉紧人民友谊的纽带,将为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正能量。

  近年来,中国加强双多边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举办旅游年活动。今年已推出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2024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2024中国—坦桑尼亚旅游文化年等活动,促进了国家间的人文交流。

  目前,中国共设立48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20个驻外旅游办事处和3个驻港台旅游办事机构,发起成立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组织,推动中外游客互访、文明互鉴。

  8月1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完成3590米既定掘进任务,顺利抵达珠江口水域海平面下106米,创下中国大盾构水下掘进最深纪录,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掘进的最深海底纪录。

  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下线兆瓦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压缩机组在辽宁营口下线,这是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

  记者近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付新华教授团队与湖北大学李代芹教授、张士昶副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某些蜘蛛能够操控并利用萤火虫发光信号,进而诱捕更多萤火虫。

  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党总支通过党建工作引领,产能、效率、质量等多方面均得到提升,实现核电产品“零废品”目标,设备完好率97.5%以上。

  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2潜次作业,这是“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本期,我们组织老师、学生讲述亲历,并结合记者调查、专家视点,为以科学评价助力科学育人汇聚智慧、提供启发。

  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负责人张建国说,从项目成果鉴定到产业成果推广,中试基地按照“政府主投+公司主管”建设运营模式,为源头创新顺利走向产业化,解决了堵点卡点问题。

  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堵点卡点问题,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数据表明,高技术产业是拉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强支撑,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阵地。

  近十几年来,强流质子加速器的发展,带动基于加速器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研究员邱杰在致辞中表示,期待医理工协同碰撞出的火花,让更多“中国制造”投入到临床当中。

  孙友宏:钻探作为地质研究、资源调查和科学探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直接获取地下实物信息的手段。在某些特定的研究领域,如南极钻探领域,我国的技术与装备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冰下湖清洁取样探测装备等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里有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综合生态监测站——中国科学院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

  2023年4月,北工大举办首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大会,与会企业发布技术攻关榜单,由北工大科研人员“揭榜”。纪姝婷团队与北京智同合作,成功研制出加工摆线齿轮的刀具,并依托国产机床,建立了高精度摆线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进展迅速且致命的肺部疾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挑战。多个国际团队的研究也表明:肺损伤诱导的中间态肺泡干细胞与肺纤维化密切相关。

  南美洲的一种肺鱼是迄今发现的拥有最大基因组的动物。通过将美洲肺鱼基因组与其他肺鱼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人员确定,美洲肺鱼每1000万年向其DNA中添加相当于一个人类基因组的基因。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史全研究员团队与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前期柔性相变薄膜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化学交联合成方法,并利用湿法纺丝技术,开发出一种具有固-固相变特性的本征柔性相变纤维。实际人体热管理实验表明,该柔性相变纤维具有优异的温度控制性能,为新一代智能调温纤维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助理教授吴惊香团队揭示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的底物结合及抑制机制,为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研究奠定了基础。尽管研究已揭示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的底物结合及抑制机制,但对吴惊香团队来说,“闯关”远未结束。

  研究人员介绍,就像水龙头的阀门可以调节水流的大小,晶体管也能够调控由电子或空穴等载流子形成电流的大小。研究团队通过可控调制热载流子来提高电流密度,发明了一种由石墨烯和锗等混合维度材料构成的“热发射极”晶体管,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受激发射”热载流子生成机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