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5 11:32
10月23日,由四川大学主办的“全国城市地理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备受期待的川大图书馆“镇馆之宝”《四川全图》高清影印版出版面世,举行首发式。《四川全图》亦称《清初四川通省山川形胜全图》。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提到,清乾隆年间彩绘的《四川全图》被誉为“镇馆之宝”,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此次再版影印,为学术界从事相关研究提供了便利,意义重大。”
《四川全图》乃清乾隆初年用兵金川时为军事目的所作,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那个时期的“”。
这套彩绘的《四川全图》,收入乾隆年间四川全省府、州、县等手绘地图150幅,包括了乾隆时期四川的150个府县,无一遗漏。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翻阅此书,目睹这些精美的地图,赏心悦目,不光可以看到四川以往的地形地貌,还能感受到强烈的美学意味。与其说这是地图,不如说是艺术品。
《四川全图》中地图由翰林院官员董邦达领衔绘制。在第八十八幅《峨边营属归化太平捲木三汛》图左下题“臣董邦达恭画”,并有二枚钤印,据此可以判定绘制人为董邦达。史书记载董邦达(1696年-1769年)“工绘事”,尤以山水画见长,颇得乾隆皇帝赏识。
据史料考证,董邦达从未来过四川。那他为何能够绘制四川的?作为该书主编之一的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先推测,原因很有可能是当时四川地方政府提供的图样,董邦达在此基础上召集人进行绘制。而这150幅地图绘制好之杏宇后,作为一直保存在宫中。
作为现存四川最早的彩绘地图,《四川全图》在全国范围内是孤本,所以格外珍贵。为保护文物,《四川全图》已被川大图书馆特殊珍藏,大众读者难得一见真迹。
《四川全图》何以由清宫辗转至四川大学图书馆?在《四川全图善本再造》序言中,有如下文字记述了《四川全图》的“身世”:“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后,该图从宫中流落民间,为嵩犊山尚书所得,辛亥革命之后,由廖劲伯收藏,后几经流转,为四川大学图书馆珍藏。”
据李勇先介绍,《四川全图》先后留有两人序文与跋。1931年四川省盐运使梁正麟跋云:“(该图)于内地及边藏山川形胜、道里、兵额、钱谷数目皆记载无遗。”1933年,著名历史学家黎澍序文:“(该图)可考国家之盛衰,山川之险要,地理之沿革,制度之变迁。”故此,李勇先判断,《四川全图》应该被这两个人收藏过。但后来是如何到了川大,至今找不到相关的记载。
由于这些地图几经沧桑,三分之二的幅面已有一定程度的虫蛀现象,出于保护的目的,四川大学图书馆长期以来对《四川全图》文物进行特殊收藏,不能为广大读者所接触和使用。所以,此次《四川全图》高清影印再版,可以让大众读者一饱眼福。
成都、华阳两县曾经都叫“首县”。从《四川全图》上可以看到,两县共治省城成都,其界线由南较场,经包家巷、君平街、三桥南街、西丁字街、青石桥,再北上经南、中、北暑袜街、迄北门寺为止,以街心分界,东南属华阳县,西北属成都县。老成都常以“跨一步,县过县”来形容暑袜街。新中国成立后华阳县治被迁到现在的华阳,后并入双流县。
看成都城内图景,其中外城的城墙新中国成立后被拆除,中间的贡院,也就是蜀王府,或称老皇城,已被拆除,现在被修建成了,科技馆、体育馆等。图中还标注有提督衙门、盐道衙门、文殊院等。
成都城外的图中则标注有现在成都的知名地点,如、红牌楼、青羊宫、浣花溪、杜甫草堂、万里桥等。其他地方还标有九眼桥、安顺桥、薛涛井、沙河铺、九里堤、驷马桥、昭觉寺、天回镇等。
作为研究历史地理的专家,李勇先为了考证《四川全图》上记载的地名和位置是否正确,参考了大量方志等文献,对《四川全图》中的成都府、郫县、夔州府、涪州等四幅图进行过考证。在他看来,《四川全图》上绝大部分地名和方位,与地方志上的记载相吻合,这也说明其史料价值的珍贵。从《四川成都府图》反映的内容来看,该图所记载的部分地名及其相关名胜古迹一直保存到现在,如昭觉寺、文殊院、、青羊宫、薛涛井、五块石等,也有许多地名以街名的形式传承了下来,而与之相关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却已荡然无存,如红牌楼、驷马桥、惜字宫等。还有许多地名,如清代官署衙门、传递公文的铺塘以及满城、大鼓楼、小鼓楼、护国庵等,已经从今天的地图中完全消失,而《四川成都府图》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Copyright © login_杏宇·(官方)代理招商直营平台 版权所有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