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 12:21
2023年12月12日,水利部公布第五届“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福建有3个单位、22部作品获奖,其中《江心之约》获评“一等奖”,福建省河长办等四家单位获评“优秀组织奖”。至此,福建省报送的短视频作品已连续五届荣获“一等奖”,福建省河长办连续四届荣获“优秀组织奖”,全省连续五届参赛作品获奖数量及档次均居全国各省前列。这份成绩来之不易。
传播河湖最强音,讲好河湖好故事。2023年,福建省河长制信息宣传工作以十项“全国第一”的成绩,助力福建河湖长制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为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此次“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中,福建省共有3个单位、22部作品获奖,其中《江心之约》获评“一等奖”,《匠心治水无悔年华》《兰溪水韵》获评“二等奖”,《一河两代》《清水一湾舞白鹤、风光两岸映桃源》《卡卡巡河记》获评“三等奖”,《守护母亲河》《只此青绿》获评“最佳人气奖”,《乡愁故里河长“好水”》等14部获评“优秀奖”;省河长办、省闽江流域中心、莆田市河长办获评“优秀组织奖”。自首届“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征集活动起,福建已连续五届荣获“一等奖”,其中前四届作品分别为《礼物》、《河道“郎中”》、《鹤舞桃溪》、《大兵小将》。
福建省河长办在总结2015年3月福建水文化遗产征集活动经验成果的基础上,于2022年4月在全国率先启动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调查认定,采取向社会征集、基层推荐申报、专家复核评审、网络公示公布、遗产采风挖掘、成果汇编出版等多种形式,对全省河湖遗产进行大揭底、大保护、大传承,第一批申报的河湖遗产共有269处、认定公布80处;于2022年11月在全国率先征集“福建河湖文化遗产”标识(LOGO),规范全省河湖文化遗产的统一标识,增强保护传承意识;于2023年12月在全国率先编辑出版《闽水魂——走近福建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书籍,该书对第一批80处河湖文化遗产的年代背景、工程特色、人文底蕴和价值意义等进行了系统挖掘、详细介绍;近期拟启动第二批河湖文化遗产调查认定,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利用河湖文化遗产,为福建幸福河湖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伊始,福建就及时开设河湖长制“一报一栏一号”,坚持每月编印简报1-2期、每月编发专栏信息不少于80条,引入中央主流媒体运维“福建河湖长制”微信公众号,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做到每个工作日平均推送信息不少于5条、重要信息随时编发,注重原创作品和编审质量,持续提升公众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目前微号订阅人数达4.6万人,单篇最高阅读量达6.1万,成为全国各省市同类河长制平台更新频率最高、传播内容最活、关注粉丝最多、推广力度最大的新媒体。
2023年9月,福建省组织开展第三届“十大最美基层河长”“十大最美民间河长”评选活动,采取网络投票推选占30%、各设区市推荐排名占40%和专家评分占30%等进行综合评定,并参考管辖河流水质和河湖“四乱”情况,最终评出福建省第三届“十大最美基层河长”“十大最美民间河长”各10名,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并持续三届评选双十大“最美基层(民间)河长”的省份。其中第一届陈明等10人获评“最美基层河长”,蔡金水等10人获评“最美民间河长”;第二届潘宇灿等10人获评“最美基层河长”,王雁等10人获评“最美民间河长”;第三届马永彬等10人获“最美基层河长”,陈贤里等10人获评“最美民间河长”。
2023年1月15日,福建团省委、福建省河长办和福建省学联公布2023年“河小禹”专项行动评选结果,评出福建农林大学团委等10个“优秀组织单位”,华侨大学“河小禹”实践团等10支“优秀实践队”,《木兰溪生态治理与水资源保护调研报告》等10篇“优秀调研报告”,福建师范大学董艺蕾等42名主题演讲大赛获奖者,厦门大学学生范逸飞等100人为福建省第三批“校园河长”。该活动已持续7年,且每年都有创新拓展,其中2017年首推“六个一”活动,2018年突出“河小禹”巡河记、“河小禹”之声和“河小禹”建言册,2019年组织20万名学子深入基层一线年举办“河小禹”线年发动河流认领和首聘“校园河长”,2022年聚焦“双百行动”,2023年主推河长制主题演讲,成为青年学生爱河护水实践的有效载体,吸引了全省80多所高校、614支实践队、9158名大学生志愿者踊跃参与,累计巡河总里程2000多公里、发放宣传材料1.37万余份、开展调查问卷5.66万余份,并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2023年,福建省河长办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巾帼护河”“企业河长”“河长制进校园”等全省性活动,指导基层结合当地特色,创新发动社会力量助推河湖长制,持续打造“爱河护水”最亮品牌。福州市总河湖长亲自推动,每月全市开展“爱河护水·清洁家园”行动成为常态;三明市建立“委员河长工作室”,制定全国首个《“政协委员河长”民主监督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泉州市做强千名“乡愁河长”,涌现出象安溪陈文令捐资千万修建“金谷溪”艺术公园等一大批优秀乡贤;南平市倾力打造“百企千匠”护河联盟,吸引了各行业、各领域优秀匠人主动投身家乡河建设;莆田市组建61支“木兰姐姐”护河宣讲队,义务当好木兰溪的宣讲员、守护员和传播员;龙岩市逐县打造“老兵河长”志愿护河队,动员退役军人发扬“退役不退色、共护家乡河”;宁德屏南县聘请“新村民河长”,助力幸福家乡河创建与水美古村振兴等。据统计,福建省已有20多种类型的社会力量,正以不同的方式长年关心支持福建河湖长制和幸福河湖建设。
福建于2014年在全国首个全省全面实施河长制,在全国率先编辑出版《我家门前那条河》《福建水文化遗产》两本书籍;于2017年起持续加大总结河长制历年创新实践和经验做法,又推出《为了河长治》《悠悠闽水情》《河韵千古流》《新时代“河官”》《河湖“守望者”》《青春河小禹》《闽水魂》等7本河湖长制系列丛书,从各级河湖长履职到民间河长助力、从机制体制创新到河湖治理管护、从幸福河湖建设到河湖文化遗产挖掘,以多角度、各类型、全方位展示福建河湖长制创新成果、治水经验和特色亮点,目前已正式出版发行河湖长制书籍9本,编写印发《河长制实用手册》《河长制在福建》《最美河长风采》《媒体聚焦》等图文书籍13本,成为全国首个编辑出版河湖有关书籍最完整、最前瞻、最实用的省份。
福建于2017年起就引入中央媒体进驻省河长办,做好全省河湖长制日常宣传报道,提供新媒体采编及技术服务支撑。各设区市也陆继启动媒体驻点或委托加大河湖长制宣传,如泉州市2017年起与泉州广电、厦门市2020年起与海峡导报、福州市2022年起与人民网福建频道开展合作,由媒体派人驻点河长办提供实时宣传服务;宁德、龙岩、南平、三明等设区市采取委托当地党报或融媒体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跟进宣传;莆田市于2019年9月联合东南网莆田站设立“网络河长”,泉州德化县于2019年11月聘任县融媒体中心为“记者河长”,龙岩新罗区于2021年9月成立区融媒体中心驻河长办记者工作室、聘任“媒体河长”,让媒体直接介入日常工作、当好“宣传帮手”。此外,省河长办还及时建立基层信息宣传骨干队伍,设立全省信息宣传工作交流群,每年坚持抓好业务骨干培训,第季度深入基层帮助挖掘亮点,每月公布信息报送及采用情况,全面做好福建河湖长制深度宣传,近年累计在中央及省级媒体刊发福建河湖长制稿件1.27万多篇,2023年在中国水利报及中国河长制湖长制微号刊发福建河湖长制稿件创历年新高、达104篇。
2023年,福建省河长办指导各地做强“河长学院”或“河湖研究院”,加大河湖长、河长办工作人员和河道专管员业务培训,加强院办协作、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自2019年以来全省累计联合各学院开展培训达1.08万人次,一大批河湖长制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不断落地运用。省河长办借助厦门大学“海丝”系列小卫星对河湖管理、水资源监测等方面进行研发运用,依托福建师范大学成立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连续4年发布河湖健康蓝皮书、连续2年发布幸福河湖评价报告;泉州市河长办联合“河长学院”开展《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努力打造泉州生命河生活河生态河的美丽幸福河湖》等10个涉河涉水相关课题研究,莆田市河长办联合“木兰溪生态河湖研究院”制定了《幸福河湖评价导则》《独流入海型河流生态建设指南》两个省级地方标准及《莆田市河湖长履职细则(试行)》等系列规范文件,宁德市河长办委托“河湖研究院”做好数字孪生流域、幸福河湖评价体系、河流水体水环境、高光谱监测技术等重点课题攻关,福州、厦门、漳州、南平、三明、龙岩、平潭等地河长办与“河湖研究院”加大培训、拓展协作。此外,不少市县河长办还加强与党校、组织部门联合开展河湖长制相关业务培训,及时为各级河湖长、河长办工作人员和村级河道专管员“充电”提能。
2023年伊始,福建省河长办即引导各地在河湖显著位置、社会公共场所和学校社区悬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聚力打造幸福河湖”标语,开设河湖长制墙板报、宣传栏、户外电子屏和电视云平台,创推河湖长制“一台戏”、文学创作、文创产品和文体大赛,全方位普及河湖长制常识,营造全民“爱河护水”氛围;指导全省结合地方特色、治水工程、人文景观、灯光声像等元素,集力打造一批“河湖长制主题公园”及宣教基地,仅泉州市已建设“河湖长制主题公园”300多座、实现了全市各乡镇全覆盖,福州、三明、宁德等地将“主题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水利风景区”一同规划、一并打造,龙岩、漳州、泉州、莆田、厦门等地兴建了“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龙江颂纪念馆”“向东渠纪念馆”“惠女水库纪念馆”“水生态文明馆”“东圳水库纪念馆”“河湖长制展示馆”,霞浦、南平、光泽、永春还分别创设了“河长驿站”“百姓河长工作站”“河道专管工作站”“乡愁河长研究会”等,从各层面、多类型持续拓展河湖长制宣传教育,传播河湖最强声音、讲好河湖最美故事。(任晓月 刘夕文)
此后,胡志晋开始研究中尺度数值模式,类似天气预报,不久后,创建了中尺度大气云分辨及催化模式,形成了CAMS云降水模式系列。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胡志晋也因此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气象局科学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
维克托·安布罗斯(左)和加里·鲁夫坎(右)因发现微小核糖核酸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获得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7日宣布,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大势所趋。在我国,一场关于建筑的绿色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从北国的冰封之城到南方的热带岛屿,绿色建筑的身影随处可见,
北斗产业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我国实现高精尖技术突破和国产化替代的奋斗史,也是推进全面自主创新和原创性产业发展的探索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也在不断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经过为期10个月的发掘,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出土了漆器、木器、竹器、铜器、玉器等多种质地类别的文物680余件套,考古专家还在其中发现了国内迄今为止最早的告地下书和木板船模型。
坚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
作为信息通信业“风向标、晴雨表”,2024国际信息通信展日前在京落下帷幕。
相信随着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全社会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广大妇女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提升。
大规模设备更新关系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天峨龙滩特大桥主孔将世界混凝土拱桥跨径世界纪录一次性提高155米,比国外最大跨径混凝土拱桥大210米,建造风险大。
除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推出的《唐宫夜宴》,河南台的另一部大空间沉浸展《隐秘的秦陵》也在上海获得广泛关注。
接下来,释放出的氢气可能与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甲烷(一种可以在火星黏土表面储存数十亿年的碳形态)。科学家提杏宇出,这些被封存的火星碳或许有一天能被回收并转化为推进剂,为火星与地球之间的未来任务提供动力。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地球外核存在一个与赤道平行的环状区域。液态外核内探索到的低速地震波暗示,这些轻化学元素浓度较高,可减缓地震波的速度。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确定了被称为“引力盆地”的关键区域。这项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于宇宙复杂引力动力学的理解,也让科学家更清楚地认识到塑造宇宙结构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和优化升级态势更加明显,第一产业基础地位巩固夯实,第二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此次长江口二号古船试发掘区域位于古船南端。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说,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工作站是目前我国最先进、体量最大的智能化考古专用工作站,填补了我国超大型水下文物实验室考古领域的空白。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听到“晒太阳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趴着午休会导致胃下垂”“孩子身材矮小可以打增高针”等等说法。
记者在丹江口大坝现场看到,借助数字孪生技术,丹江口大坝已经建成全要素、全天候动态监控体系。据介绍,十四五以来,水利行业协作奋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不到一年,杨绍辉就夺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冠军,并被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Copyright © login_杏宇·(官方)代理招商直营平台 版权所有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