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入选云南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4-09-28 23:14

  元至元十二年设广南西路宣抚司;明洪武十五年改设广南府。1913年废府设广南县。今广南地名有两个语源,一为壮语,意为“宽广的坝子”;二为元置广南西路宣抚司的省称。

  西汉元封二年置谷昌县,属益州郡,郡治滇池县(在今晋宁县晋城街道)。“昆明”得名有白语地名说,认为古代的昆明族为白族的先民,原居于洱海一带,后向外迁徙。也有彝语地名说,为彝语“呵密”“咕弥”“嘿米”的音译,意为海边或水边之意。还有“日比一日进步,前途之发达将如日月之升恒”的含义。

  “大理”一词最早见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蒙世隆的国号“大礼国”。后晋天福二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大理国。至此,“大理”便以国名和城名在史籍中出现,沿袭至今。“理”本义为治玉,引申为整治、治平,故“大理”含有“大治大理,富国兴邦”的意思。

  唐太宗贞观八年,吐蕃在大龟山上建立“独克宗”,在藏语中意为“石丘上的寨堡”。独克宗又名“宗绕丹噶波”“达维宗”。“达维宗”在藏语中意为月光城,与已经被毁的“尼旺宗”(意为“日光城”)遥相呼应,即“心中的日月之城”。

  杏宇平台招商

  官渡历史悠久,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就已是滇池东北岸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宋以前设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改坐轿或骑马过状元楼入昆明城,“官渡”即官家渡口之意。元至元十二年,置官渡县,官渡自此成为区划名称。

  清雍正五年置会泽,会泽古城建于清雍正九年,由时任东川知府崔乃镛主持建造。会泽名之由来,盖因境内壁谷小江与金沙江会,车洪江与牛栏江会,至与鲁甸分界处牛栏江与金沙江又会,以数水所会定名,故曰会泽。

  “凤羽”作为地名始于唐南诏时期,其得名有二。一说,因“凤殁于此,百鸟集吊,羽化而成”,故名“凤羽”。二说,《徐霞客游记》写道“盖西山即凤羽之东垂也,条冈数十支,俱东向蜿蜒而下”,该地的山地走势呈现出与凤凰羽似的形态,故名。

  自元至清,此地先后名为“束和”“十和”“束河”。束河之名,一是体现了复古名之意愿。二是束河古镇的道路分布俨然就是一个“束”字;镇内有青龙河、疏河与九鼎河并流过境,合为“束河”。纳西语中称此地为“绍坞”或“刷坞”,“绍(刷)”者峰高也,“坞”者村寨也,合起来意为“高峰下的村寨”。

  连然自古就有“连然金方、螳川宝地”的美誉。连然置县始于西汉元封二年。西汉年间设益州郡,下领24县,其中连然县属安宁地。据传“因安宁与昆明山水相连,同然一体,故称连然”,寓以通过螳螂川连接滇池县、健伶县,与双柏等县联成一体共同繁荣发展的嘉意。

  《晋书》记载:西晋永嘉二年置晋宁郡,因晋时为宁州治所得名。“晋宁”意为西晋王朝统辖的宁静祥和之地,寄托着百姓没有战乱,天下太平,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吉祥安宁的美好愿望。唐朝武德四年,设晋宁县,属昆州。

  西汉元封二年置云南县,治云南驿,属益州郡。因设县时彩云现于龙兴和山,视为吉祥之兆,县在云之南,称“云南”。1918年,因云南县名与云南省名相重,借“彩云南现,人以为祥”之意,改名“祥云县”。

  宋大理时,设碌琫甸,属善阐府;元至元十二年,将安宁千户所管辖的碌琫等三地划出设置禄丰县,属安宁州。因星宿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碌琒而得名。在彝语中,碌琒为石甑子之意,后易为禄丰。

  人类发祥地之一元谋在元朝时设县,治今老城,属武定路和曲州。元谋系傣语地名,为骏马之意,因当地产良马得名。

  《宣威县志稿》载,明洪武十四年,明朝征南大将军傅友德南征于此设宣威关(今城区下堡街大令卡),为“宣播朝廷威德,以资震慑”之意。清雍正五年与原沾益州合并置宣威州,治今榕城镇,州以关名。

  据《东川府志》载:清雍正六年鄂尔泰平定禄天佑之乱,于牛栏江东川置四乡八里,其中的崇礼乡辖那姑村等。“那(娜)姑”一词正式见于史料。彝语为“纳姑”,纳为黑,姑为原野,意即黑色的海坝,后演变为娜姑。

  明隆庆四年,易武、整董、倚邦为一个版纳,见易武一名;1929年为镇越县治。易武系傣语地名,“易”为美女,“武”为蛇,合意为美女蛇,传说因易武街边马道子石洞内曾住过三位蟒蛇化身的美丽公主而得名。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有11大类,总计超过49万条地名。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布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是对全省地名文化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具有重要意义。省民政厅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地名文化保护体系,持续开展省级地名文化遗产认定,积极动员、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宣传,讲好七彩地名故事,更加立体地展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友情链接: